• 2020-05-28
  • 1204

   大地质,小切口。

   问及今年关注的题目,王建明表示,和前两年一样,还是聚焦在生态文明建设上面。

   “地质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并贯穿于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 

                  王建明

 

   王建明说,一年来的工作实践,体会很多,有很多感悟想说。

   今年爆发的疫情对人类是一场灾难,也让他对一些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防患于未然十分重要。

 

   在黄河源若尔盖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的建议中,王建明提出,要让我们的母亲河奔腾不息,就要加强黄河源若尔盖湿地功能区生态保护修复。

 

   若尔盖湿地,王建明很熟悉。

   大学毕业后的他,在阿坝州驻扎了23年,那里的山山水水都刻在他脑中。

   “去年10月,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若尔盖湿地再次吸引了我的目光。” 王建明说。

若尔盖湿地

   尔盖湿地,位于四川北部,总面积2.87万平方公里,生态红线面积0.8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高原沼泽植被集中分布区,是母亲河——黄河源国家级生态功能区、黄河重点水源涵养区,享有“高原之肾”和“黄河蓄水池”美誉。

 

   资料显示,若尔盖湿地在枯水期向黄河补水占总径流量的45%,一般季节占总径流量的30%。

   受地理条件、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上世纪70年代后,若尔盖湿地一度水土流失加剧,沙化愈演愈烈。

   近年来,国家先后投入6.3亿元资金进行若尔盖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局部恢复了一些湿地,但整体情况不容乐观。
 

王建明建议

   01 全面开展综合调查评价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为基础,统一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等多门类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综合调查、评价。

   摸清时空分布特征,评估生态风险,找准问题成因,为加强水源涵养地的统一管理、科学保护、系统修复提供坚实科学依据和权威数据支撑。

 

   02 编制若尔盖湿地保护修复专项实施规划

   坚持规划先行、多规合一、系统保护原则,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编制,总结生态治理经验,配套制定实施《黄河源若尔盖草原湿地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修复专项实施规划》。

   明确水源涵养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标定位、空间布局、任务要求、责任体系等,以加强对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地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统筹指导。

 

   03 开展若尔盖湿地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工作。

   设立国家级专项,统筹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金,发挥专业队伍优势,开展若尔盖湿地保护修复试点示范工程建设,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修复,形成典型经验并推广应用。

   王建明认为,在实际工作中,要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充分利用物联网、5G、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搭建山水林田湖草信息数据体系、山水林田湖草信息服务体系、生态保护修复效果的监测评价及运行过程中的决策分析体系,形成智能化的生态环境监测、问题分析、决策系统和一张图智慧管理平台,切实提升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管理决策水平。

   王建明表示,虽然去年以来,当地政府和专业地勘单位在积极合作探索开展若尔盖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但该项工作的推进,离不开政策的大力支持。


来源:四川地矿  作者:罗会江 喻秦军 视频:阳   红  马   妮